2017年6月26日 星期一
台灣深山鍬形蟲台灣姬蟬騷蟬
這禮拜拍得大多都是"台灣"系列
台灣深山鍬形蟲中部型、台灣姬蟬與台灣騷蟬
延續最近拍蟬的氣勢,特地來找台灣姬蟬
進入目標縣市後,西南氣流帶來的午後雷陣雨令人冷靜不少
被打回現實狀態,雨這麼大搞不好會槓龜,不安的想法在心頭縈繞
果然抵達目的地之後,雨勢不僅沒有趨緩,還越下越大,這下糗了
強烈的降雨讓棲地那片樹林成水鄉澤國,地表都是逕流水
樹上的蟬蛻多半被沖落,讓我無法判斷哪顆樹是熱區
只能憑藉去年的印象慢慢找,幸好幾棵樹都還認得,不成問題
傍晚太陽下山後,雨勢大到就算穿雨衣也是全濕,只好暫時躲避
大概七點左右,強降雨終於慢慢舒緩,趁著空檔趕快出來找蟬
運氣不錯,還是看到兩隻爬出土的台灣騷蟬,與一隻台灣姬蟬
可能是雨勢太大的緣故,這天晚上竟然就只看到這三隻,至少沒槓龜
台灣姬蟬體型很小,翅膀與眼睛比例很大相當細緻美麗
拍起來身體甚至有點微微透光的感覺,若不是下雨,真希望能多拍幾隻
台灣騷蟬是第三次拍,只拍其中一隻,雖然常見,這隻蟬也蠻細膩的
雖然出土的這三隻蟬很早就定位,羽化卻拖到非常晚才開始
不知道是被雨勢嚇到的緣故還是怎樣,八點半台灣姬蟬才羽化
台灣騷蟬則是拖到快十點才開始,也因為太晚,所以就放棄紀錄第三隻
約11點半離開,此時第三隻台灣騷蟬才終於背裂,真是有夠會拖的~
隔天晚上原本打算繼續拍蟬,考量前一天雨勢實在太大
如果又是一樣的狀況,說不定運氣差一點就找不到出土羽化的個體
因此臨時改變主意,改上中海拔找尋中部的台灣深山鍬形蟲
這決定其實有些不明智,因為一開始並沒有打算上中高海拔山區
所以出門的時候就沒有準備厚衣服,而哪些地方才有想找的鍬形蟲
事先也沒有做好功課,完全就是矇著頭直接出發,基本上找到都算好運
沒料到才剛出發不久就又遇到強烈的午後雷陣雨,人還在山腳下衣服就濕透
都來到這還是只能硬著頭皮上山,然後找個地方掩蔽等天黑雨停再開始尋找
六點半左右雨勢漸歇,騎車開始沿著路旁的路燈一盞一盞慢慢找趨光的甲蟲
結果因為在山區反覆停車騎車,意外把機車的中柱踩斷,變得相當麻煩
好幾盞位置不錯的路燈因為機車側柱停不穩無法下來好好搜尋,只能大概看看
找盡沿途所有路燈,只有撿到一隻超小的鹿角鍬形蟲,也好,算是首拍~
後來遇到也是來找蟲的大學生,聊幾句之後被其中一人認出來
原來曾在其他山區巧遇過,他們有找到體型還不錯的台灣深山鍬形蟲
於是就借來拍幾張照片,總算拍到分布於台灣中部的台灣深山鍬形蟲
拍攝生態,一般大概有三種蒐集面向: 物種、棲地與型態
蒐集不同物種是最常見的,例如拍攝不同的蝴蝶或蜻蜓等等都是
其次則是收集不同棲地,例如有些青蛙在某些地方可能是很常見的
但在某些地方出現則是非常震撼的消息,有些人就會特地去拍這種非典型產地的物種
第三種則是蒐集不同型態,包括不同地區因為地理區隔而導致型態上的差異
或者偶發性的變異種等等,都是屬於型態上的蒐集目標,並非所有物種都有這種狀況
台灣深山鍬形蟲大概算是其中較廣為人知的,在台灣大略分為北中南東四型
中北部的個體較大,牙也比較長,型態上個人覺得最為威武帥氣
南部與東部的個體體型較小,牙短而粗,有些人似乎特別喜歡收集南部的個體
由於去年已經拍過南部的台灣深山,這次有機會當然不能放過中部型的
統計上,中部型的台灣深山鍬形蟲是體型最大的,這次拍得有7.1公分
據稱這在當地算是中等大小,7.5到8以上的才稱得上是大傢伙
真希望之後有機會能拍到過8的個體,不過這次有拍到7.1就已經非常滿足!!
下山回家後看看降雨分布圖,結果前一天拍蟬時該地區強降雨,其他地方還好
隔天轉移到台灣深山鍬形蟲棲地時,卻是換成這邊強降雨,其他地區還好
原來不是哪邊下雨的問題,是我的問題,兩天跑的位置,剛好都是西南氣流旺盛區域
難怪連續兩天傍晚都是全身溼答答的上山拍照,既痛苦又無奈,至少沒槓龜就好~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