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8月16日 星期三

知了蠀蟟

WT2V7535
↑ 引體向上,腹身抽離的姿態相當高雅細膩,真是令人百看不厭
在蟬漫長的羽化過程裡,這瞬間不論種類通常都只有幾十秒,至多一兩分鐘
是最愛的三種姿態中,最難掌握的關鍵畫面,光線、構圖與翻轉時機必須分毫不差

每年蟬季總是神經緊繃,深怕無法精準拍出想要的畫面
也怕抽不出時間一一拜訪老朋友,更無額外閒暇探尋新朋友
自己似乎一次只能做好一件事情,若是顧此則必然失彼,歷來皆然
今年目標乾脆就明白單純一點,把最喜愛的台灣爺蟬拍好就好
說是如此,卻也不是那麼樣的簡單...

私以為的羽化九景,包含定著、背裂、探頭、引體、翻正、抽身、展翅、晾翅與顯色
個人認為較難拍攝的莫過於翻正、抽身與展翅的連續過程,其中尤以翻正抽身為最...
翻得太早,翅膀過度蜷曲畫面失去美感,翻得太晚,則失去翅膀正在展延的想像空間
翻身時翅膀呈現半捲璇的樣貌,似乎是最能讓拍攝畫面呈現恰到好處的平衡,順著這姿態
當翻正後翅膀微捲未開,體液循著重力緩緩灌注,使翅膀下璇攤平而蟬體腹胸前挺以利開展
這樣一氣呵成的過程,大概就是自己心目中最理想的翻身時機,但理想總是遙遠

每隻蟬的個性不同,急躁悠哉性情鮮明...
好巧不巧,目前為止拍過的個體,不是翻得太早就是翻得太晚
加上自己拍攝技巧太差,總是無法巧妙的透過攝影技巧彌補畫面的不足
今年說想拍好台灣爺蟬就好,仔細想想卻也是困難到了極點的目標
姿態能否精準到位,關鍵的翻身時機其實就只有那精準的幾分鐘,差之千里
為了拍攝時不再犯錯,行前腦海裡反覆演練不同時機的佈光與構圖,只差沒寫成腳本
但打交道的對象終究是野生動物,總是有機會不按牌理出牌...

所幸~
今年遇到這隻翻身時機恰到好處,而自己也終於有足夠的能力捕捉到預期的光線與姿態
雖然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,但至少也是目前為止第一次拍到還算滿意的畫面,相當開心

然後...
好像拍蟬羽化的運勢全部集中在這次消耗殆盡
今年拍攝其他蟬羽化的姿態都有太早或太晚翻身的問題
雖然現在稍微能透過構圖與光線來彌補這方面的缺憾
免不了還是感到些許扼腕,果然真的一次只能做好一件事情
今年沒拍好的,明年有機會的話再好好繼續補考吧~~

↓ 阿里山紋翅暮蟬
WT2V9428

WT2V9530

WT2V9634

↓ 高砂長瓣蟬-雄
WT2V0300

WT2V0350

WT2V0420

↓ 高砂長瓣蟬-雌
WT2V0507

WT2V0562

↓ 薄翅蟬
WT2V0437

WT2V0455

↓ 恆春羽衣蟬
WT2V0735

WT2V0765

WT2V0805

↓ 北埔蟬-雄
WT2V0961

WT2V0984

WT2V1611

WT2V1682

WT2V1696

↓ 北埔蟬-雌
WT2V1493

WT2V1516

WT2V1560

↓ 台灣姬蟬-雄
WT2V1742

WT2V1876

↓ 台灣姬蟬-雌
WT2V2658

WT2V2677

WT2V2744

↓ 台灣騷蟬
WT2V1909

WT2V1973

↓ 小蟪蛄
WT2V2774

WT2V2807

WT2V2834

↓ 台灣爺蟬
WT2V7369

WT2V7421

WT2V7520

WT2V7534

WT2V7585

WT2V7725

在照片之外,今年前往拜訪許多蟬皆是撲空收場
許多拍攝未能盡善盡美,也許緣分不足,或者自己仍須精進修練
拍攝自然界的生物,是人的心性、拍攝技法與自然界拉鋸磨合的過程
環境與生物就是那樣子,沒有好壞,只有主觀的人類能不能接受而已
自以為的拉鋸與磨合,說到底不外乎我執到什麼程度才能接受或放下
擺幾盞燈,或坐或站迎著晚風等待羽化,那種愜意總是如此舒適宜人
在這種氣氛下,光線、構圖與姿態間的契合度還需要堅持微調到0.001嗎?

我很喜歡佈燈構思後,拍攝成果如自己預測時的滿足與感動...
但也有些時候,真希望閃燈擺設好,相機就能自己微調對焦與構圖
這並不是懶,只是很希望能有更多的時間用雙眼紀錄,用身心去感受
也許在拍攝技法外能有其他心領神會,又或者純粹只是想了解生物更多罷了
畢竟跟大自然打交道,看得越少就懂得越多,看得越多懂得就越少
多些疑問,讓好奇心永遠比自信多一些,或許才能擁有未曾察覺的視角
對於卡在瓶頸多時的自己,也不外乎是一種突破的選擇...

本文同步發表於DCView: 知了蠀蟟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